8月中旬,在连续多日的阴雨中,今年的大连蓝莓产业仓促地画上了一个潦草的句号。“最后一茬蓝莓几乎全完了,很多蓝莓园大约1/5的产量‘打了水漂’。”业内人士表示,在大连蓝莓价格走高以及山东蓝莓退守的大背景下,大连蓝莓产业今年的这场翻身仗却在阴雨中草草收场。
最后一茬蓝莓几乎全完了
8月15日前后,矫徳君位于金州新区大李家镇的蓝莓园走到了今年的采摘结束期。“最后10天,没几个晴天,几乎天天下雨,最后一茬成熟的蓝莓几乎没怎么采,掉果的,烂在树上的,差不多都扔了。”矫徳君表示,如果后期天气晴好,他的40亩蓝莓园还可以多收近万斤蓝莓,保守估计也能卖30多万元。
同样遭遇草草收场的还有位于庄河的那些千亩蓝莓园。“今年,我们园的蓝莓在收尾期因为阴雨连绵,损失了1/5~1/4,恐怕有几万斤。”大连蓝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言表示,在今年蓝莓采摘的最后时期,雨水太多,很多蓝莓在树上就软了,无法作为鲜果出售,加之采摘成本太大,一些蓝莓园干脆放弃采摘了,各家在收尾期都有损失。
大连大学蓝莓研究所所长王贺新教授表示,从某种意义上说,今年大连蓝莓产业颇有些“虎头蛇尾”,收尾期的异常天气让大连蓝莓总体上损失了30%~40%。“一些蓝莓园本来制定出一套不同阶段的价格体系,比如采摘初期每斤60元,中期40元~50元,后期每斤30元清园,但实际上后期的价格还未实行,一树的蓝莓就被风雨整没了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说。
——大连蓝莓采摘价格缺乏规范,后期惨淡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