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三级跳,跳上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
近年来,我市农民收入持续大幅提高。连续5年增幅超过城市居民收入,农民人均纯收入比5年前增长近1倍,年均增长13.8%。地还是那块地,人还是那些人,为啥大连农民收入能够一直保持稳定增长?为啥农业发展越来越好?为啥农村道路越来越好、房子越来越漂亮?
从明确“农业现代化”的发展方向,到确定“都市型现代农业”的发展定位,到“四化统筹,协调发展”,大连农业抓住机遇,跳出单纯“就农业谈农业”的“田字格”,面向未来,面向全域,走上一条具有“大连特色”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。
第一跳“单足跳”:明确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
2002年出台的《大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》,开启了大连“以城市支援农村,以工业反哺农业,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”的“三农”发展时代。2003年,我市颁布“15号文件”,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,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15%的政策补贴。这一地方性文件被农业部向农业系统转发,至今仍被很多地区借鉴。这一政策,使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每年固定资产投资达30亿元以上,吸引许多外地农业企业落户大连,对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。
为提高大连农业发展档次,我市又提出按照国际标准、国际规则开拓国际市场的农业“三个国际”发展思路,使我市农业出口创汇保持强劲增幅。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70%和5%左右。2007年,我市农民人均收入达5903元,增长15.6%,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。
第二跳“跨步跳”:确定都市型现代农业定位
2009年,我市明确提出农业发展的新定位——都市型现代农业,将农业与工业化、城市化相结合,跃出“田字格”,依托城市并服务城市,使农业具有了生产、生态、生活和人文多功能特征。
从2010年开始,我市陆续出台《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》、《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)》、《关于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》等政策。一系列的政策以及市本级财政的大力扶持,强化了引导力量,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铺就一条“通途”。
5年来,市本级财政投入支农资金186亿元,年均递增21.5%。目前我市农业总产值770亿元,是5年前的1.7倍,土地产出率提高2倍。粮食生产连续10年大丰收,今年预计达到33.1亿斤。肉、蛋、奶、渔、果、菜产量连年创新高。2012年,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16300元。形成以水产品、畜牧、水果、蔬菜、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为主,设施、种苗、精品、外向、生态、循环、休闲、创意八大农业为发展重点的产业结构。都市型现代农业,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,拓展和延伸了现代农业的内涵。
第三跳“跳跃”:确立农业现代化重要作用
2012年8月,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,“坚持全域城市化、新型工业化、城市智慧化和农业现代化,在‘四化’统筹、协调推进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”,进一步确立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。从多予不取放活,到新农村建设,再到都市型现代农业,大连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努力一刻没有停歇,成为提升大连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。
目前,我市主要作物机械化率达72.2%,比5年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0个,数量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。预计到今年底,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95万亩,产值达100亿元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取得了1.71∶1的新进展。
都市型现代农业已经完成包括空间战略区域布局、产业功能片区布局、园区基地网络布局和优势产业发展重点部署等在内的10年发展规划(2011-2020年),构筑起大连农业在“四化统筹,协调发展”的起点上向纵深飞跃的平台。
——农业三级跳,跳上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
相关信息